目录
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
新时代:反思错误思潮的新立足点刘方喜;4-14
文学经典:建构、传播与诠释普慧;15-25
出土文献“大文学”研究与坚定文化自信徐正英;26-37专题研究
代拟琴歌与先秦人物故事的汉代演绎廖群;38-47
唐代前期七言近体的韵律规则与句法机制分析——兼及杜诗“沉郁顿挫”的生成刘顺;48-61
杜甫七律语序阐微孙立尧;62-74
韩愈《毛颖传》新论孙羽津;75-84
论宋诗对俳谐传统的吸收与抒情转化——以“俳谐式拟人写物”为中心姚华;85-95
苏门山文人群与元代的“通经显文”创作取向邱江宁;96-108
晚明戏曲的“戏剧化”倾向——以部分稀见剧本为例廖可斌;109-120
论邢侗古文的多元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李慈瑶;121-133
诗论史的出现——《诗源辩体》关于“言诗”传统之省察陈广宏;134-147
近代传教士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移用现象探析宋莉华;148-157学术信息
第五次“杜甫读书会”召开韩宁;74
“实物·图像·文本:早期中国文本研究的多维思考与探索学术研讨会”暨第七次“周秦汉唐读书会”召开吴枞;147
“第四届中国古代文章学学术研讨会”召开倪春军;陈特;191
“纬书研究的文献与方法问题”学术研讨会召开曹建国;唐茜;191学者研究
“有所法而后能,有所变而后大”——程千帆先生诗学研究的学术史意义张伯伟;158-172读书札记
《阙子》书名及相关文献问题考辨尹玉珊;173-176
韩愈、白居易《与陈给事书》考辨陈才智;177-179
明刊百回本《西游记》序言、批语、卷名及题辞探微郭健;180-184
三种稀见刘大櫆《小称集》及其文献价值汪孔丰;185-188综述
“扬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”——纪念扬雄逝世两千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王虎;肖娇娇;189-190
征稿启事190